【健康科普】中医院电诊科带您快速了解心肌缺血

时间:2024-12-18 来源:敦化视界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已经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何为心肌缺血呢?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影响心脏正常功能的疾病,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和健康问题。

心肌缺血的症状多种多样,患者可能会经常感到胸闷、胸痛、胸骨背后或心脏前区闷胀痛,呈压榨痛或绞痛,还会向上蔓延到左肩、臂,疼痛持续3-5分钟,休息后疼痛的症状会有缓解。呼吸困难、心悸等,特别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后,这种不适感也会愈发明显。很多时候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这也导致了一些患者在病情加重时才被发现,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如果心肌缺血的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还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等更为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心肌缺血的诱因:现代生活中的诸多因素都可能成为心肌缺血的诱因。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是主要的“元凶”。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心肌缺血的重要因素,这些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减轻心肌缺血症状呢?

1.运动:适度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降低心脏负担,避免心肌缺血的症状加重。但要避免过度的运动或者高强度的劳动,避免增大心脏的泵血负担,从而导致心脏无法有更多的血液被射出。

2.饮食:长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都会加大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此外过度吃食盐也会导致心肌缺血的症状加重。因此保持营养均衡,吃蔬菜水果有助于缓解症状。

3.情绪:过度的紧张焦虑,或者患有抑郁症等因素以及生活、工作压力过大都会增加心肌缺血的患病程度,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

4.生活习惯:长期不排便、便秘会导致排便过程中的过度用力,增大心肌耗氧量,一定程度增大心肌缺血的情况。同时酒类和烟草中的酒精、尼古丁等物资也会刺激心脏的泵血,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的症状加重。因此定期排便和戒烟限酒会降低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

5.控制体重:过度肥胖或长期吃油腻的食物和碳酸饮料,都会使体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心脏的负担,也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所以避免肥胖可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那么心肌缺血怎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该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如戒烟戒酒,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不熬夜,饮食结构良好,少摄入盐及脂肪等。

此外,患者一旦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①高血压:一旦明确诊断,需牢记终身服药治疗,且一定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理想状态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②糖尿病: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积极治疗,不仅仅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还要重视糖化血红蛋白,一定要控制在医生要求范围之内。

③高脂血症:一旦明确诊断,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改善生活方式,如果仍然控制不佳,应尽早采取药物治疗。

对于心肌缺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应重视心脏健康,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心肌缺血的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守护好我们的“心”。(姚玉琳)

初 审:王 杰

复 审:刘 艳

终 审:贺 晓

总监制:张世禹

来 源:敦化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