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敦化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创新推出“数字赋能+民族团结”政务服务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审批服务全流程,构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敦化样本”。
理论铸魂“强根基”,文化溯源“聚共识”
每月敦化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定期专题党课雷打不动。党组书记围绕“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重要论述进行讲授,通过历史案例直观呈现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在敦化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基地,敦化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机关干部触摸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文明脉络。“这些金代铜镜上的契丹文与汉字共存现象,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注脚。”专家的讲解让干部们对民族团结的历史必然性有了更深领悟。
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时,机关干部参观了传统村落展览馆,了解村落的历史变迁、文化和技艺。组织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将文化认同与党性教育有机结合,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文化认同与党性教育的同频共振。
服务升级“一站式”,民族团结“零距离”
清晨,敦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刚开门,坐着轮椅的李先生望着楼梯发愁——他要补办医保卡,可家人临时出差,独自出门已不易,更别提跑多个窗口了。“陪办专员”小刘看到后快步迎来:“李先生,我带您坐电梯去二楼医保窗口,咱们一次办妥!”
敦化市政数局开展“我陪群众(事项)走流程”及“政务服务体验员”工作,设置“陪办专员”和“办不成事请找我”窗口,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领办、帮办、代办等排忧解难兜底服务。李先生感慨道:“以前办卡要折腾好几趟,如今‘陪办+专窗’一次解决,这服务像给轮椅装了加速器!”
改革攻坚“一件事”,民族团结“同心结”
市民王先生来到敦化市政务服务中心为新生儿办理户口登记、医保登记等业务,在四楼“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前,新手爸爸王先生轻舒了一口气,曾听亲友们讲述的“跑断腿”经历并未重现,工作人员按照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流程受理,实现一站式办结。
新生儿父母可携带助产机构为新生儿办理的《出生医学证明》、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原件等材料,到敦化市政务服务中心4楼“高效办成一件事”受理窗口,填写“一张表单”,就可通过一窗受理、内部流转等形式实现居民医保登记和缴费、社会保障卡申领的一站式证件办理,解决以前办理时间长、流程复杂等问题。王先生表示:“孩子入户口、办社保卡等,一次性全搞定,真方便!”
敦化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积极打造“线上专区+线下专窗+多点服务”模式,线上依托“吉事办”办事平台,将国家第一批13个一件事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专区办理。线下打造“综窗、市场监管、婚姻登记、医保、人社、不动产、公安”7个“专业服务区”及11个“就近办”窗口,累计办件8万余件,办事时限压缩60%以上,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服务企业“帮代办”,民族团结“一家亲”
市民金女士攥着材料匆匆踏入政务大厅四楼涉企服务专区:“我想办货运从业资格证,可这手机操作……”窗口工作人员小陈微笑着递上温水:“您别急,咱用‘吉事办’APP同步指导,就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在敦化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设立企业帮办、代办、政策兑现窗口、“涉企服务专区”“e网通办”自助服务区等,梳理企业代办事项清单297项,安排专人负责,协调解决企业疑难问题,确保涉企服务顺畅、高效,实现企业需求“一个口子”受理。主动为办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政数牵头做企业服务总管家,开展“一对一助企服务”,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
通过设立“涉企服务专区”,配备企业帮办、代办、政策兑现窗口、涉企服务办公室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通过涉企服务专区的设立,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各民族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平台,推动了民族经济的繁荣。
从“一站式”大厅的便捷办理到“跨省通办”的区域协同,从“一件事”改革的精准破题到各族群众的贴心服务,在政务服务改革的道路上,敦化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将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让各族群众共享政务服务改革红利。(张植塽、金恬羽)
初 审:王 杰
复 审:刘 艳
终 审:贺 晓
总监制:张世禹
来 源:敦化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